当前位置: 首页» 本科教育» 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发布日期:2015年02月12日

中医学(岐黄国医班)

  学制:

  九年

  培养目标:

  掌握系统的中医药知识, 精通中医经典理论,掌握现代医学知识,能运用中医临床思维方法与技能,从事中医药临床、预防与研究等相关工作的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系统而深厚的中医药基础理论,精通中医经典并能有效指导临床;

  (2)掌握中医临床思维方法,以及本学科的中西医临床操作技能;

  (3)具有运用中医药知识和常用的西医学知识处理本领域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急、危、难、重病症的临床能力;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在毕业时临床能力达到主治医师工作水平;

  (4)具有一定的结合临床进行中医药科学研究的能力。

  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金匮要赂、伤寒论、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药理学、生物化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皮肤科学、针灸学、推拿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临床实践方法学讲座、名师大讲堂、流行病学、中医内伤杂病临床研究、中医外科学专题讲座、中医妇科学专题讲座、中医儿科学专题讲座、中医药临床研究实践与应用、中医脑病学、重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等。

  培养模式及特色:

  采用九年一贯制 , 搭建“基础阶段+临床阶段+拓展阶段” 本博融通的一贯制培养架构。培养过程中结合师承教育、国学经典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际化视野拓展等环节。实行贯通设计、分段考核、动态管理,在入学之初即为每位学生配备导师, 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学习与临床指导。其中前两年半在中医学院完成通识课程、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 以后在临床医院完成临床课程、实习、规范化培训以及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科研等工作。前五年按本科生待遇,后四年按研究生待遇。

  学位授予:

  通过本科和研究生学习,达到培养要求者, 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和医学博士学位(学术型)或中医学博士学位(专业型),并获得本科毕业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

 

中医学(卓越中医班)

  学制:

  五年+三年

  培养目标:

  能运用中医诊疗思维方法、技能和基本的现代医学知识,从事中医医疗与预防等工作的高级中医临床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系统而扎实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必要的西医学知识;

  (2)熟练掌握全面的中医临床诊治和必要的西医诊疗技能,具有较强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有处理急、危、重病症的能力;

  (3)毕业时达到中医住院医师水平;

  (4)具备基本的中医临床科研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临床实践方法学讲座、中医内科病因病机学、中医内伤杂病临床研究、中医药临床研究实践与应用等。

  培养主要模式:

  采取“5+3”培养方式,实行学生分段考核、动态管理。以研究生及住院医师双重培养目标为指引,实现五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与三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其中前两年半在中医学院完成通识课程、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后在临床医院完成临床课程、实习、规范化培训以及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科研等工作。前五年按本科生待遇,后三年按研究生待遇。

  学位授予:

  通过五年本科学习和三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绩合格,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符合我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和中医学硕士学位(专业型),并获得本科毕业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

 

中医学(卓越中医京华班)

  学制:

  五年+三年

  培养目标:

  能运用中医诊疗思维方法、技能和基本的现代医学知识,从事中医医疗与预防等工作的高级中医临床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系统而扎实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必要的西医学知识;

  (2)熟练掌握全面的中医临床诊治和必要的西医诊疗技能,具有较强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有处理急、危、重病症的能力;

  (3)毕业时达到中医住院医师水平;

  (4)具备基本的中医临床科研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中医临床思维与经典医案分析、临床药理学、中医内伤杂病临床研究、中医药临床研究实践与应用、中医经典理论的临床应用、赵炳南中医皮肤病学等。

  培养主要模式:

  采取“5+3”培养方式,实行学生分段考核、动态管理。以研究生及住院医师双重培养目标为指引,实现五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与三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该班学生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北京中医医院联合培养,充分发挥北京市名医工作站的作用,在学生入学初即由北京中医医院配备临床指导教师。其中前两年半在中医学院完成通识课程、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后在临床医院完成临床课程、实习、规范化培训以及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科研等工作。前五年按本科生待遇,后三年按研究生待遇。

  学位授予:

  通过五年本科学习和三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绩合格,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符合我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和中医学硕士学位(专业型),并获得本科毕业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

 

中医学(卓越中西医班)

  学制:

  五年+三年

  培养目标:

  熟练运用系统的中西医临床知识和技能,从事医疗与预防等工作的中西医结合高级中医临床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系统的中西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于临床,有较强的临床操作能力;

  (2)具备综合运用中西医理论和方法,独立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并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处理急、危、重病症;

  (3)毕业时达到中西医结合住院医师水平;

  (4)具备基本的中西医临床科研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西医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急诊学、中西医结合内科专题、中西医结合外科专题、中西医结合妇科专题、中西医结合儿科专题、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专题、中西医结合五官科学临床科学及进展等。

  培养主要模式:

  采取“5+3”培养方式,实行学生分段考核、动态管理。以研究生及住院医师双重培养目标为指引,实现五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与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其中前两年半在中医学院完成通识课程、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后在临床医院完成临床课程、实习、规范化培训以及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科研等工作。前五年按本科生待遇,后三年按研究生待遇。

  学位授予:

通过五年本科学习和三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绩合格,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符合我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和中医学硕士学位(专业型),并获得本科毕业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

 

中医学(卓越中医儿科班)

  学制:

  五年+三年

  专业培养目标:

  能运用中医诊疗思维方法、技能和基本的现代医学知识,从事中医儿科医疗与预防等工作的高级中医临床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1)掌握系统而扎实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必要的西医学知识;

  (2)熟练掌握全面的中医临床诊治和必要的西医诊疗技能,具有较强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有处理急、危、重病症的能力;

  (3)毕业时达到中医住院医师水平;

  (4)具备基本的中医临床科研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药理学、生物化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皮肤科学、针灸学、推拿学、诊断学基础、中医儿科学专题讲座、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专题讲座、中医儿科经典选读与临床等。

  培养主要模式:

  采取“5+3”培养方式,实行学生分段考核、动态管理。以研究生及住院医师双重培养目标为指引,实现五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与三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其中前两年半在中医学院完成通识课程、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后在临床医院完成临床课程、实习、规范化培训以及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科研等工作。前五年按本科生待遇,后三年按研究生待遇。

  学位授予:

  通过五年本科学习和三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绩合格,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符合我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和中医学硕士学位(专业型),并获得本科毕业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

 

中医学

  学制:

  五年

  培养目标:

  具备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学专门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中医学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方药理论和临床医学理论;

  (2)掌握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具备中医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

  (4)具备熟练阅读古典医籍和查阅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5)具备主动获取知识、掌握相关领域科技研究发展动态的能力和从事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内经、方剂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药理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急诊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内科学、中医外科学、针灸学等。

  培养主要模式:

  在加强通识教育的基础上,侧重中医学的基本素质教育,注重人文素质培养、中医文化的熏陶、中医思维的培养和中医临床技能的训练,注重学生发展潜力的塑造。其中前两年半在中医学院完成通识课程、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后两年半在临床医院完成临床课程、实习等学习工作。

  学位授予: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士学位,并获得本科毕业证书。

 

中医学(实验班)

  学制:

  五年

  培养目标:

  具备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学专门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中医特色突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医学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方药理论和临床医学理论;

  (2)掌握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具备中医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

  (4)具备熟练阅读古典医籍和查阅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5)具备主动获取知识、掌握相关领域科技研究发展动态的能力和从事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

  中医学基础、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中药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内经、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药理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急诊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内科学、中医外科学、针灸学等。

  培养主要模式:

  中医教改实验班是国家教育部质量工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项目,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才培养共建项目,获得国家教育与行业双领域的政策支持。实行“院校教育—师承教育—家传教育”相结合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执行课程整合后的教学计划。注重中医文化的熏陶、中医思维的培养和中医临床技能的训练。其中前两年半在基础医学院完成通识课程、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后两年半在临床医院完成临床课程、实习等学习工作。

  学位授予: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士学位,并获得本科毕业证书。